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部门动态

苏州让“枫桥”成为“连心桥”

时间: 2023-03-16 16:27 来源: 苏州市信访局 访问量: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,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,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。近年来,苏州信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充分发挥乡镇、街道和村(社区)职能作用,着力打造全流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模式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,让“枫桥”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“连心桥”,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。

党建引领确保正确方向。苏州不断深化“融·和”信访党建服务品牌建设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信访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信访工作同频共振、互促共进,为坚持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注入“红色动力”。苏州太仓市城厢镇创建红梅议事厅、援法议事圆桌会、海棠红管家等平台,通过多方联动化解大量矛盾纠纷;常态开展“村居有需要、党员来报到”活动,全镇185个基层党组织、4000余名党员进网格、进社区、送服务。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全力推进党的标准化建设,24家党组织全部实现评星定级,同时,持续扩容“红色朋友圈”,试点打造“社区党建联盟”,探索创新“红管积分制”“党群服务队”等办法措施,凝聚了党建促信访强治理强大合力。苏州姑苏区平江街道强化党建项目牵引带动,创新开展社区治理议事、楼道微自治等书记项目,形成“支部抓治理、书记领项目、党员带群众”的“三治融合”新格局。

夯实基础更好为民服务。基层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信访矛盾的“源头”,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信访矛盾的“茬口”。苏州坚持大抓基层、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,持续强化基层信访工作阵地建设,更好为民服务。加强基层信访工作组织领导,健全体制机制,全市所有镇(街道)均建立了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凝聚各方资源力量推动群众诉求及时就地解决。加快推进县、镇、村三级信访接待与矛盾调处联动中心和工作站建设,不断深化线上线下“人民满意窗口”建设,倾力打造“心系百‘信’”等“一室一品牌”、“太信服”等“一地一品牌”,推行“N+5”满意度评价工作法,把优质服务送到信访群众“家门口”。昆山市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(市、区),相城区等5个县级市(区)获评全省信访工作示范县(市、区),8个县级市(区)和29个镇(街道)获评全省“人民满意窗口”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先进单位。

聚焦源头预防化解矛盾。苏州主动把信访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,做到矛盾纠纷发生在哪里、信访工作就做到哪里,有效防止小事拖大、大事拖炸。持续完善上下贯通的信访信息分析研判制度,常态化梳理分析涉访风险,及时就地化解矛盾、消除隐患。积极拓宽群团组织、社会组织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和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制度化渠道,不断提升基层防范化解社会矛盾能力。苏州工业园区与清华大学社科院联合研发“信访维稳数据分析研判系统”,构建三级民情热点指标体系,提升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水平。昆山市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“信访评判庭”“吃讲茶”“百姓议事厅”等民主治理实践,推动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。苏州相城区推行“信访+网格”模式,在全区141个村(社区)选拔了一批工作能力强、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网格员和有威望的乡贤能人组成“我帮你办”信访代办员队伍,代办事项群众满意率达100%。

完善机制形成调处闭环。对标《信访工作条例》新规定新要求,扎实推进18项信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,发布《群众来信办理服务规范》地方标准,完善优化初信初访受理办理工作机制,压紧压实首接首办责任,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,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、按期办结率、标准化率多年保持100%。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,严格落实领导包案,实行专班化运作、清单式管理,按照实体化解、疏导稳定、保持关注三种情形精准施策,分类化解。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领导,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构和人员履行“三项建议”职责工作机制,加强对信访工作考核考评,强化结果运用,推动工作抓紧抓实、有力有效。全市超70%矛盾纠纷在村级化解、20%左右在镇(街道)化解、少于10%在县级化解,群众信访满意度超97%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